父母为了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自我保护,总是告诫他这样那样的“安全法则”,然而,世界随时在变化,许多原来看起来安全的法则有的已经不再适用。
不要与陌生人说话
父母常常教导孩子“不要与陌生人说话”。
事实上,这一法则存在3个问题:
问题一: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,让几位母亲反复告诫孩子,不要与陌生人一道离开公园,然后,母亲们丢下孩子躲到远处观察。结果,她们十分震惊地发现,孩子居然与陌生人一起离开公园去寻找“丢失的妈妈”。实验表明,平均只需花35秒钟,一位陌生人就可以将孩子引诱出公园。
问题二:该法则暗示孩子,陌生人是坏人,意味着危险,而他们认识的人都是好人,意味着安全。这种暗示会给居心不良的孩子的“熟人”有可乘之机。
问题三: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走失,向陌生人求助极可能是孩子唯一的选择,而这一能力必须在平时与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接触后才能获得。
如果你走失了,去找警察.父母过多地教给孩子这种“大众常识”,忽略了两个问题:
问题一:许多警察的标志、徽章都戴在头上或肩上,而孩子的视线主要集中在成人的腰部以下,在人多的公共场所,孩子很难辨别出谁是警察。
问题二:在某些场合,孩子可能根本找不到警察。
任何地方都不安全
这种说法意在让孩子更小心一点,警惕性更高一点。但是,这种教导是有副作用的,它暗示着危险无处不在,并且时时刻刻都会发生。对孩子来说,这不仅是种安全警告,还是一个令人失望的信息,打击了孩子自我保护的信心。
这一法则的另一问题是,它的有效期过于短暂,当父母警告孩子时,他就会警觉起来,可随着时间的流逝,危险并没有发生,孩子的警惕性就松懈下来,认为父母的话是危言耸听,可往往这时危险才真正临近。
外出时必须紧跟父母
要求孩子时刻紧跟父母是不现实的,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会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,在这样的告诫声中,孩子永远都不可能独立行动。
然而,面对种种不安全的现实环境,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呢?
1、平时可做些训练,教孩子掌握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。例如,妈妈特意让5岁的儿子在公园里询问:到附近的儿童乐园怎样走?而她自己则站在远处观察孩子如何选择询问的人,并与之交谈。等孩子问完后,马上和他一起讨论:为什么他要选择这个人,他们谈话的内容是什么,孩子的感受怎样等。
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学习了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,最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陌生人,培养了孩子观察陌生人的直觉。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,往往比那些从不与陌生人说话的孩子更不易上当受骗。
2、为了减少孩子与父母外出时走失,对于较小的孩子,可以给他穿上色彩鲜艳、有特点的衣服和帽子,便于在人群中辨认。如果到外地旅游,父母可随身带着孩子的照片,或给他的衣服缝上身份识别记号、家人的联系方式,万一孩子走失了也有线索寻找。
3、父母要给孩子灌输一些保护自身安全的知识。以孩子上学为例,可以为他选择上学的最佳路线,沿途查明哪些地方可以安全停留,哪些地方可以寻求帮助和庇护,选定了的路线就要孩子坚持走,并告诉他您会经常检查,看他是否有遵守这一规则,必要时暗中跟随孩子。
- 肺支原体感染怎么治疗_肺炎支原
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于青少年儿童,尤其是免疫力较为低下的儿童。对此,不少爸爸妈...
- 鸡蛋炖粉皮的做法大全家常_河南
鸡蛋焖粉皮的做法鸡蛋和粉皮的搭配会碰撞出怎样的美食?对于粉皮有特殊喜好的南方人一定不要错过这道美食,...
- 国家免费疫苗接种表|儿童疫苗接
疫苗接种时间表宝宝出生后,身体各器官系统还没发育好,抵抗力就比较差。为了让宝宝具备对抗某些传染性比较...
- 自制剁辣椒的做法,剁辣椒的做法
剁辣椒的做法在做剁辣椒之前,我们必须要先挑选好新鲜的红辣椒或者是青小尖椒。 然后要准备好用于制作剁辣...
- 女孩现代抓周物品清单八样及寓
抓周虽然是古代的一种习俗,但是延续到现如今仍然随处可见,虽然有些家长认为这也是迷信,不过仍然...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