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物热是什么
药物热是由用药引起发热,它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,药物过敏(又称为药物过敏症)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。药物热表现有恶寒(或寒战)发热,热型有弛张热、稽留热或微热。还可伴有周身不适、头痛、肌肉疼痛、关节痛、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症状等,继而出现皮疹、血管神经性水肿等。
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,它的特征如下:如果是首次用药,发热可经7~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;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,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;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,常达39℃~40℃。但发热虽高,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,与热度不成比例;应用各种退热措施(如退热药)效果不好;但如停用致敏药物,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,体温也能自行下降。
药物热产生的原因
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药物热?这从主要从生产和使用两个角度来了解药物热产生的原因。
1、药物在生产、运输或使用过程中,混入了外源性致热源。
2、给药的特殊途径所造成。如静脉推注或输入药物,某些人可引起静脉炎而发热;肌肉注射也可因为引发局部无菌性脓肿而导致发热。
3、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有关,多因药物造成病原体短期内大量死亡,或者病变组织迅速崩解,释放出的毒素刺激机体而引起体温上升。
4、某些药物影响了宝宝体温的调节机制。如苯丙胺、可卡因、麦角酰二乙胺等,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。
5、个别宝宝本身有先天性生化代谢缺陷。以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者为例,常可因使用伯氨喹啉等药物,引起溶血性贫血与发热。
6、药物过敏,又称为药物过敏症。
药物热有哪些症状
药物热通常在服药6~10天后发生,最短者为1小时,最长为25天。能引起“药物热”的药物有多种,有人统计,其中常见的有鲁米那、解热镇痛药、磺胺类、奎宁,抗生素有青霉素、氨苄青霉素、链霉素、氯霉素、先锋霉素、万古霉素、灰黄霉素等。
药物热常伴药疹,也有不伴药疹的单纯性药热。药物热表现有恶寒(或寒战)发热,热型有弛张热、稽留热或微热。还可伴有周身不适、头痛、肌肉疼痛、关节痛、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症状等,继而出现皮疹、血管神经性水肿等。皮疹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,并往往伴有瘙痒或烧灼感。皮疹类型有猩红热样红斑、荨麻疹及麻疹样红斑、固定性红斑等。严重的药疹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。皮疹严重者,停药后热度可持续较长时间。
药物热怎么判断
在生活中,想要正确用药,除了要了解药物的特性之外,知道如何判断药物热也是尤为重要的的。下面一起来了解药物热的判断方法。
1、虽然体温超出正常(多表现为持续高热),但中毒现象并不显著,精神状态一般良好。
2、除发热以外,常同时伴有皮疹,这更有助于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。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往往不伴皮疹或仅有轻度的皮疹。体温多于停药后两天内恢复正常。
3、平时若有对食物或药物过敏的现象,尤应警惕药物热的可能。
4、在应用抗生素的疗程中,如病情已改善,体温下降或已趋正常之后再度上升或热度重现者,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。如果发热出现在使用抗生素之后,由于输液大多在白天,所以到了夜间患者体温会有下降趋势。停药而热度下降、皮疹消退者,则“药物热”的诊断即可肯定。
药物热怎么治疗
如果是得了药物热,知道一些治疗方法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及时减少药物对我们的不良影响。
1、提高对药物热的警觉性,严格用药。
能口服就不打针,能打肌肉针就不打静脉针,能局部用就不内服,能单用就不合用,能少用就不多用。若自己有过敏,最好接受医生的指导,并在就诊时告知自己的过敏情况。
2、及时停药
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停用可疑药物。一旦宝宝发生了药物热,最好是停用一切可疑药物,待体温正常后,再依据治疗及观察,以明确哪种药物是致热祸首。对于热度较高的宝宝,适当补液有利于药物的排泄和退热。
3、重症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,对高热或超高热患者可同时应用物理降温,对酒精过敏者禁做酒精擦拭。
4、保留自己使用的药物,以便就医时可以给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。
- 肺支原体感染怎么治疗_肺炎支原
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于青少年儿童,尤其是免疫力较为低下的儿童。对此,不少爸爸妈...
- 鸡蛋炖粉皮的做法大全家常_河南
鸡蛋焖粉皮的做法鸡蛋和粉皮的搭配会碰撞出怎样的美食?对于粉皮有特殊喜好的南方人一定不要错过这道美食,...
- 国家免费疫苗接种表|儿童疫苗接
疫苗接种时间表宝宝出生后,身体各器官系统还没发育好,抵抗力就比较差。为了让宝宝具备对抗某些传染性比较...
- 自制剁辣椒的做法,剁辣椒的做法
剁辣椒的做法在做剁辣椒之前,我们必须要先挑选好新鲜的红辣椒或者是青小尖椒。 然后要准备好用于制作剁辣...
- 女孩现代抓周物品清单八样及寓
抓周虽然是古代的一种习俗,但是延续到现如今仍然随处可见,虽然有些家长认为这也是迷信,不过仍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