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人觉得这是孩子撒娇,可有的人却说是宝宝缺乏安全感。到底孰是孰非?怎样分辨和应对宝宝的“不安”?让我们听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、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的经验之谈。
安全依恋感建立于一岁半前
饿了有得吃,渴了有得喝……从孩子一出生,养育者就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,这种“有求必应”的状态一直持续,就会使孩子对养育者形成基本的信任感。
据弗洛伊德的弟子、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,建立基本信任感是一岁半前的婴幼儿必须完成的任务,在此基础上安全依恋感(即寻求与保持和养育者之间身体亲密联系的倾向)才会随之而来。
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养育者都能满足宝宝的需要,在某些时候可能产生误读,譬如宝宝因为饿而哭闹,养育者却以为他要拉尿,这就会使宝宝产生一些不信任感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、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说,“需求”和“满足”之间存在小小分歧其实是恰当的,过于周到的照顾对宝宝反倒没有好处。
但若分歧较大,譬如少女妈妈不懂得照顾宝宝,或者因为身心疲惫、压力大而无心顾及,又或者对宝宝的态度一会亲热一会冷淡,都会导致宝宝产生不安全感,具体表现为喜欢啼哭、不敢探索、语言及行动进步缓慢、看到陌生人紧张等。
- 孩子学钢琴的好处及最佳年龄
很多家长都会帮孩子报一些培训班之类的,让宝宝全面发展,钢琴、小提琴之类的乐器学习...
- 用镜子培养宝宝的社会性
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,镜子是培养宝宝社会亲和性的有益玩具,而且对丰富宝宝的视觉体验...
- 宝宝任性全因父母犯四错
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·科克指出,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,开始逐渐接触更多...
-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
目前有研究发现,我国宝宝的独立能力较为薄弱,由于现在的家庭当中几乎都只有一个宝...
- 七天速成,教宝宝辨认颜色好方
宝宝认识颜色是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律的:红——黑——白——绿——黄——蓝——紫——...